人們總愛把“信手拈來”用來形容純熟無比又游刃有余的創(chuàng)作,那些看似不經(jīng)意的,其實都是深厚堅不可摧的基本功加上歷練與才華,所以今天要來講江詩丹頓的信手拈來,有多么的不容易,270年的制表歷史,無數(shù)的創(chuàng)作瑰寶傳承,幸而在上海的限時體驗空間中,讓我說上幾枚展出的鐘表時計作品,也正好印證了幾個我對江詩丹頓制表藝術(shù)的觀察。
首先我們要來看看大眾熟知江詩丹頓的馬耳他十字,但到底馬耳他十字是什么時候開始成為江詩丹頓品牌標記,而又是為什么?馬耳他十字是在早期懷表機芯中,發(fā)條盒輪系中的重要零件,做為穩(wěn)定發(fā)條輸出動力之用,以增強走時精確度,而1880年江詩丹頓以這個零件的特殊輪廓設計,正式向伯爾尼瑞士聯(lián)邦商標局注冊為品牌商標。
←向左滑動觀看更多圖片
(滑動上圖)江詩丹頓1824年的懷表作品,其冠狀擒縱結(jié)構(gòu)蓋以精致的雕花裝飾,細看這個雕花蓋的邊上有個發(fā)條輪系中的重要零件即為馬耳他十字(攝影@Kyle Kuo)。
江詩丹頓早期便以報時結(jié)構(gòu)的復雜功能聞名,創(chuàng)始人之一Vacheron家族為制表世家,早在1806年就開始創(chuàng)作報時結(jié)構(gòu)腕表;1819年家族傳人Jacques-Barthélémi Vacheron執(zhí)掌期間與另一位品牌創(chuàng)始人Fran?ois Constantin相遇并開啟合作,以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命名為品牌名,而后Fran?ois Constantin全球游走探訪市場,并將江詩丹頓的精致時計與報時表款推向全世界。
(左右滑動觀看更多圖片)
(圖1)1910年江詩丹頓三問報時懷表作品;(圖2、3)1823年江詩丹頓二問報時懷表作品;(圖4)1909年江詩丹頓皇家天文臺精準時計懷表作品。三個不同年份制作的懷表有三種不同品牌字樣設計(攝影@Kyle Kuo)。
歷史如此悠久的江詩丹頓在品牌字樣商標的變化也多,在觀賞江詩丹頓的上兩個世紀的懷表作品時,Vacheron Constantin江詩丹頓的原文品牌名字樣的變化,也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點。
江詩丹頓的頂尖裝飾工藝
在江詩丹頓的作品里,你一定不會忽略的工藝領域就是裝飾工藝,不論是19世紀的有蓋的狩獵式懷表設計上的表蓋雕刻,或是1823年一枚金質(zhì)雕刻懷表上以高臺密封式鑲嵌寶石的裝飾,這一枚懷表不僅是以獨特的鑲嵌法做寶石裝飾,更是獨特以三種不同色澤的黃金展現(xiàn)浮雕雕刻的優(yōu)美。
江詩丹頓1823年三色金懷表作品(攝影@Kyle Kuo)。
本次的展覽中有兩件作品是在江詩丹頓多年以來的公開展示中較少出現(xiàn)的,其中一件于1927年推出的女士腕表,讓我們回想到江詩丹頓在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上,首次推出一枚手鐲式的女士腕表,并獲得博覽會獎項殊榮。江詩丹頓在仕女腕表上的創(chuàng)作,形式優(yōu)雅且工藝繁復多樣,說回這一枚1927年黑漆金繪鑲嵌綠松石和鉆石的仕女珠寶腕表,是我們難得一見江詩丹頓Art Deco裝飾藝術(shù)風格極其濃厚的款式,表身上的金漆繪制梅樹枝,加上綠松石制成的梅花瓣,花瓣的花蕊更以高臺密封鑲嵌鉆石而成,層層疊疊的立體感,也是裝飾藝術(shù)風格腕表中非常獨特且工藝上乘的作品。
(向左滑動觀看江詩丹頓裝飾藝術(shù)年代精彩時計)
(圖1、2、5)江詩丹頓1927年綠松石鑲嵌梅花黑色金繪珠寶腕表與(圖3、4)1928年東方風格玉石立鐘(攝影@Kyle Kuo)。
而風格相仿的1928年的這一枚座鐘,以縞瑪瑙、軟玉、青金石交錯鑲嵌的座鐘,以東方常見的礦石材質(zhì)以及Art Deco時期代表神秘東方的黑綠、黑金配色,都讓我們看到之前未曾展示的江詩丹頓工藝,也從這一件作品可推想江詩丹頓的歷史傳承的制表成就與創(chuàng)作,有多么龐大深厚。
←向左滑動觀看更多圖片
(圖1-4)1962年江詩丹頓以特殊造型表殼搭載超薄手動上鏈1003機芯的特殊作品“Disco Volante”;(圖5)1968年江詩丹頓皇家天文臺精準認證腕表作品(攝影@Kyle Kuo)。
在江詩丹頓廣闊的作品集里,我最欣賞的,也是眾人可能極少留意到的,是江詩丹頓對于表殼造型上的創(chuàng)想和天馬行空。我們在這里見到的一件1962年創(chuàng)作的超薄手動上鏈“Disco Volante”,酷似飛碟太空船的造型,搭配上細致的白K金編織鏈帶,這個引人注目的造型,讓人忘記它其實搭載了江詩丹頓厚度僅1.64毫米的超薄機芯1003,而這一枚機芯也是當時制表行業(yè)一個重要的技術(shù)標竿。
江詩丹頓1968年制作的皇家天文臺精準認證腕表,造型渾圓別致且獨特醒目(攝影@Kyle Kuo)。
無獨有偶地,一枚1968年黃K金表殼的自動上鏈腕表,也如此展現(xiàn)了江詩丹頓內(nèi)外兼具的優(yōu)異制表工藝。這個表耳與表殼一體成形,俗稱“鮑魚殼”的設計,渾圓且做工細膩,不僅線條流暢優(yōu)美,其搭載的機芯經(jīng)過C.O.S.C.瑞士天文臺認證及日內(nèi)瓦認證的雙重嚴格認證,被稱為“ Chronometre Royal”皇家天文臺精準時計,這也是江詩丹頓制表工藝的特征之一。工坊位處日內(nèi)瓦中心的江詩丹頓,地理位置(日內(nèi)瓦認證時計必須為完全于日內(nèi)瓦當?shù)?,并按照日?nèi)瓦傳統(tǒng)工藝標準制作)、歷史與工藝優(yōu)越的三重背景,是少數(shù)可以打造出多款皇家天文臺精準時計的品牌。
江詩丹頓的精彩琺瑯作品
說到江詩丹頓的裝飾工藝,不得不提到藝術(shù)大師系列的創(chuàng)作。在江詩丹頓270周年“臻途”限時體驗空間中,專事陳列工藝創(chuàng)作的區(qū)域,我們可以看到金雕、機刻雕花、琺瑯彩繪、珠寶鑲嵌等工藝的創(chuàng)作,讓人不得不佩服江詩丹頓多樣的工藝呈現(xiàn)與巧妙融合。
江詩丹頓擅長精致的琺瑯彩繪工藝(攝影@Kyle Kuo)。
在這里我特別想提幾個部分,首先仔細看看兩款琺瑯彩繪作品。這兩款腕表一個是2000年的“中國龍”掐絲琺瑯彩繪作品,呈現(xiàn)了猶如中國古代龍袍形象的圖案,而這件作品來自于當代最知名且作品極具收藏價值的琺瑯彩繪大師Anita Porchet的手筆。這是Anita Porchet大師與江詩丹頓最早合作的創(chuàng)作之一,值得留意的是,在盤面的8點鐘位置,有著A.Porchet 2000的大師簽名,這是Anita Prochet最早開始在盤面上署名的作品,而且是工藝價值更高的A.Porchet字樣標注,這也是Anita Prochet少數(shù)簽下創(chuàng)作年份的表款之一。
←向左滑動觀看更多圖片
(圖1-3)江詩丹頓2000年的藝術(shù)大師系列“中國龍”掐絲琺瑯彩繪腕表,(圖4-5)2014年印度手稿主題的內(nèi)填琺瑯作品,兩者皆為Anita Porchet大師之作(攝影@Kyle Kuo)。
另一款是2014年Fabuleux Ornements 傳奇裝飾 “印度手稿”腕表,也是出自于Anita Porchet大師的手筆,以機刻雕花結(jié)合內(nèi)填琺瑯技法完成。而這件作品琺瑯彩繪的部分,是Anita Porchet開始在作品屬名中期的作品,且出現(xiàn)了A.P縮寫字樣,這表示此一作品為Anita Porchet大師及其弟子共同所為,其弟子完成難度較低的底色部分,Anita Porchet本人完成難度較高的部分,并且全程監(jiān)督顏色與技法呈現(xiàn)與燒制的完美成果。而表款搭載的機芯,就是前文提及的傳奇超薄1003機芯,并以鏤空雕刻技法完成裝飾,與盤面上的印度靈感花卉圖騰相互輝映。
江詩丹頓Mercator系列表款其中的一枚自動上鏈腕表(典藏編號12130),1996年推出,18K黃金表殼,表盤上手工雕刻墨卡托繪制的亞非歐大陸地圖,搭載逆跳顯示,兩根圓規(guī)造型的逆跳指針分別指示小時和分鐘(攝影@王敉)。
同樣是琺瑯彩繪的作品,1997年的Métiers d’Art藝術(shù)大師系列Mercator墨卡托“泰國地圖”腕表,是江詩丹頓所有藝術(shù)大師系列作品收藏價值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作品之一,拍賣會上只要Mercator作品出現(xiàn),必然會拍出絕佳成績。Mercator主題的作品致敬16世紀的荷蘭數(shù)學及地理學家Gérard Mercator,并將其繪制的地圖,部分微縮重現(xiàn)在盤面上,運用雕刻與琺瑯彩繪結(jié)合,展現(xiàn)出古典探險精神的風貌。
←向左滑動觀看Mercator“泰國地圖”腕表的更多圖片
1994年開啟的Mercator主題篇章,共推出有彩色、黑白灰階、金黑雙色等不同琺瑯彩繪地圖的款式,從1994年到2004年間,約產(chǎn)出600余枚、50種不同款式的作品,而1997年發(fā)表的“泰國地圖”是較為特別且數(shù)量較少的黑白彩繪款式,這一款“泰國地圖”共推出10枚,9枚皆為黑白琺瑯彩繪,唯獨一款彩色款式獻給了泰國國王收藏。
1979年問世的Kallista全鉆鑲嵌鏈帶腕表,為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腕表作品(左右滑動)
工藝非凡的制表品牌如江詩丹頓,對于傳統(tǒng)裝飾工藝熟稔絕妙,而江詩丹頓擅長的鉆石鑲嵌工藝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看到了1979年Kallista全鉆鑲嵌鏈帶腕表,是一款客制化的定制表款,不僅展現(xiàn)了江詩丹頓在大克拉數(shù)鉆石鑲嵌工藝的掌握,更在這款表問世之后,江詩丹頓將旗下難得一件的全鉆鑲嵌工藝完成的腕表作品皆稱為Kalla系列,可見這一款表對江詩丹頓在鉆石鑲嵌工藝上,藝術(shù)表現(xiàn)的代表意義與地位。
江詩丹頓2024年推出的Grand Lady Kalla高級珠寶時計,可以腕表方式或長項鏈四種不同方式佩戴(攝影@Kyle Kuo)。
在一款2009年Métiers d'Art藝術(shù)大師系列Les Masques面具以中國藏族面具為微縮創(chuàng)作主題的作品中,我們要一同欣賞江詩丹頓與世界重要國家級博物館合作,并以博物館文物為靈感的藝術(shù)大師系列創(chuàng)作。
江詩丹頓2005年推出藝術(shù)大師系列面具腕表,共推出三套,此圖為2009年推出套表中的一枚以中國藏族面具主題的微縮雕刻作品(攝影@Kyle Kuo)。
2024年發(fā)表的“海水江崖”致敬中國傳統(tǒng)的紋樣之一,并與故宮文物研究專家共同創(chuàng)作設計,打造出四款風格別具的工藝作品。
←向左滑動觀看更多“海水江崖”主題藝術(shù)腕表圖片
2022年與盧浮宮官宣合作的三年后,江詩丹頓在盧浮宮眾多館藏中,選擇了四件文物為靈感,打造出以多重裝飾工藝技法完成的美妙作品,一套四款共限量五套的藝術(shù)大師系列“致敬偉大文明”腕表,推出后已經(jīng)全部售出。因此能夠在展覽中一覽四款集聚十分難得。
“致敬偉大文明”主題藝術(shù)腕表圖片
周年重要標記作品
2005年江詩丹頓迎接品牌創(chuàng)立250年,也為了紀念這個標記性的年份,江詩丹頓為此創(chuàng)作精彩杰出的紀念表款,其中一件擁有16項復雜功能的腕表Tour de l’Ile(音譯:圖德利),這是一款當時市面上腕表設計作品中,具有最多項復雜功能的大師杰作。具有三問報時、陀飛輪裝置、高精密度北半球星空圖,這也是江詩丹頓眾多天文功能腕表設計中,當時集中最多項制表工藝中最頂尖復雜的機械功能與裝置的作品,而這也開啟江詩丹頓在挑戰(zhàn)超卓復雜天文機械腕表的工藝篇章。
“Tour de l’Ile”復雜功能腕表圖片
江詩丹頓270年周年高復雜腕表作品
(圖1)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全日歷鏤雕腕表,直徑41毫米,950鉑金表殼與表扣,鏤雕表盤(銅質(zhì)表盤手工機刻雕花,機芯夾板飾以豎直紋路),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460QCL/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圖2-3)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陀飛輪逆跳日歷鏤雕腕表,直徑41毫米,950鉑金表殼與表扣,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162R31/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圖4)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陀飛輪萬年歷腕表,直徑42毫米,950鉑金表殼與表扣,18K金手工機刻雕花、銀色表盤,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162QP/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以上表款皆備有日內(nèi)瓦印記認證(攝影@Teddy TSUNG)。
這種特殊機芯夾板與表橋的紋路裝飾,為上一個世紀曾出現(xiàn)在江詩丹頓表款上的一種紋飾,為了270周年的紀念表款,江詩丹頓的制表工藝師們花費500多小時,重現(xiàn)這種品牌傳統(tǒng)紋飾。而270周年紀念腕表也選擇了江詩丹頓最經(jīng)典的傳承系列自動上鏈三針日期腕表與逆跳日期月相腕表、傳襲系列手動三針腕表以及小尺寸月相與三針腕表。
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陀飛輪萬年歷腕表,直徑42毫米,950鉑金表殼,18K金手工機刻雕花、銀色表盤,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162QP/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動力儲存72小時,日內(nèi)瓦印記認證,深藍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搭配950鉑金折疊式表扣(攝影@Teddy TSUNG)。
手工機刻雕花是一種需要靠大型機器配合手工展現(xiàn)的一種傳統(tǒng)紋飾,完全以工藝師熟練的力道手法與精準的眼力與經(jīng)驗達成,而機刻雕花多為傳統(tǒng)且固定的紋飾,但江詩丹頓是目前極少數(shù)可自由創(chuàng)作新穎機刻雕花紋飾的品牌,在270周年紀念高復雜功能(陀飛輪、萬年歷等)款式上,江詩丹頓設計出盤面上斜紋垂直交錯的機刻雕花紋路,立體深淺錯落的直線紋路,并融入馬耳他十字,這也是江詩丹頓第一次以機刻雕花方式,將尺寸頗大的馬耳他十字放在表款盤面上。
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陀飛輪萬年歷腕表,直徑42毫米,950鉑金表殼,18K金手工機刻雕花、銀色表盤,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162QP/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動力儲存72小時,日內(nèi)瓦印記認證,深藍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搭配950鉑金折疊式表扣(攝影@Teddy TSUNG)。
如果你了解到機刻雕花的工藝執(zhí)行方式,便會了解到,所有的機刻雕花紋飾幾乎以短筆連續(xù)性的圖騰呈現(xiàn),原因是傳統(tǒng)機刻雕花可以運用一個巨形盤面預設圖案,透過機械等比縮小的結(jié)構(gòu)雕刀軸,工藝大師用手工將預設圖案等比輪廓的刻在盤面上,因此短筆且連續(xù)的圖案設計,更符合這種機械設備的原理。
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全日歷鏤雕腕表,直徑41毫米,950鉑金表殼,鏤雕表盤(銅質(zhì)表盤手工機刻雕花,機芯夾板飾以豎直紋路),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460QCL/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振頻4赫茲,日內(nèi)瓦印記認證,深藍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搭配950鉑金折疊式表扣(攝影@Teddy TSUNG)。
江詩丹頓卻揚棄了這種預設圖案的雕刻方式,以更著重手工自由創(chuàng)作的方式,搭配傳統(tǒng)機刻雕花設備,所以270周年紀念款的直線,深深淺淺的效果,其實在這種機械設備工序上,更要求雕刻師的精準力道與手感的掌握,特別是直線之間交錯的地方完美無瑕,簡直不可思議。
(圖1)江詩丹頓TRADITIONNELLE傳襲系列手動上鏈腕表,直徑38毫米,18K 5N粉紅金表殼或950鉑金表殼,銀色表盤,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4400AS/270手動上鏈機械機芯,動力儲存65小時,振頻4赫茲,內(nèi)瓦印記認證,灰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搭配18K 5N粉紅金針扣或950鉑金針扣;(圖2-4)江詩丹頓PATRIMONY傳承系列自動上鏈腕表,直徑40毫米,18K白金表殼或18K 5N金表殼,銀色表盤,搭載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450Q6/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振頻4赫茲,日內(nèi)瓦印記認證,深綠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搭載18K白金針扣或18K 5N粉紅金表扣(攝影@Teddy TSUNG)。
延續(xù)了同樣設計的直線交錯方格馬耳他十字的雕飾紋路,江詩丹頓在所有270周年紀念的傳承系列自動上鏈腕表、月相逆跳日歷腕表皆使用了這樣的紋飾運用在盤面上,偏心位置的馬耳他十字,在直線的雕飾紋路的旁襯下,就像是一顆在星空中大放光芒的馬耳他十字之星。
江詩丹頓PATRIMONY傳承系列月相逆跳日歷腕表,直徑42.5毫米,18K 5N粉紅金表殼或18K白金表,銀色表盤,江詩丹頓自行研發(fā)并制造2460R31L/270自動上鏈機械機芯,動力儲存40小時,振頻4赫茲,日內(nèi)瓦印記認證,深綠色密西西比鱷魚皮表帶,搭配18K 5N粉紅金表扣或18K白金表扣(攝影@Teddy TSUNG)。
江詩丹頓270年的制表歷史從不間斷,在一個時代留下了獨有的工藝作品,就像一個靈感與才華源源不絕的藝術(shù)家,江詩丹頓將馬耳他十字點亮,即將再迎接下一個不斷的十年,跨入下一個世紀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