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品牌新聞] 江詩丹頓于上海南京西路旗艦店、北京國貿(mào)旗艦店與廣州太古匯旗艦店隆重揭幕全新藝術家合作主題櫥窗。
此次江詩丹頓攜手中國青年藝術家畢蓉蓉,以傳統(tǒng)紋樣為靈感,凝其多年文化探索于“金縷問紋”之中,通過互聯(lián)共生、永續(xù)生長的藝術形態(tài),傳遞恒久、和諧與生生不息的深遠意境。
主題櫥窗將蕭山花邊紋樣化為時間與文明對話的象征,融合瑞士圣加侖蕾絲匠藝,借由金縷與光影的現(xiàn)代化演繹,賦予傳統(tǒng)以新生,江詩丹頓的“臻途”精神亦在此無限延展。
秉承對藝術文化綿延 270 年的不渝熱忱,江詩丹頓于上海南京西路旗艦店、北京國貿(mào)旗艦店及廣州太古匯旗艦店隆重揭幕與中國青年藝術家畢蓉蓉的合作藝術櫥窗。畢蓉蓉的藝術靈感源于紋樣的悠久傳統(tǒng)及跨越時間與文明的演變,以“金縷問紋”為主題,將蕭山花邊非遺工藝與瑞士圣加侖蕾絲傳統(tǒng)融匯重構,以金線繡制與光影交織構筑層疊裝置,訴說時光流轉間永恒新生的文明痕跡,傳統(tǒng)紋樣與現(xiàn)代工藝彼此映照,演繹時空與秩序的深邃對話,傳遞“臻于至善,永續(xù)不息”的深刻哲思。江詩丹頓亦藉由這一以現(xiàn)代化重釋的設計語言,彰顯品牌不曾間斷發(fā)展的精湛制表技藝與美學風格,續(xù)寫品牌波瀾壯闊的人文“臻途”。
櫥窗視覺中的細節(jié)之美
在本次櫥窗創(chuàng)作中,藝術家畢蓉蓉攜手蕭山花邊手藝人,以金線繡制傳統(tǒng)花邊,將這一凝聚東方美學與西方技法的非遺工藝轉化為當代藝術語匯,再輔以 LED光影,呼吸般的韻律交織映襯令花邊在金屬與光的輝映間煥發(fā)新生,共同構筑出承載時光厚度與當代精神的藝術杰作。
蕭山花邊,又稱“蕭山萬縷絲”,是一項底蘊深厚的傳統(tǒng)手工藝。花邊技藝以內斂繁復聞名,線與針的交錯,不僅構筑出精密的紋樣序列,更映照出匠人深厚的審美底蘊與造物智慧。其美學精髓在于“嚴謹而不失靈動”,構圖精致、工針多樣,既講究堅實耐用,又追求素雅與華麗的微妙平衡。
布為紙、絲線為筆,依紋挑孔,鏤空成韻,這一過程不僅是對手藝的極致錘煉,更需空間構想與心神專注。挑花由刺繡接續(xù),多種針法層疊交織,虛實相映,令花邊煥發(fā)出如詩般的韻律與張力。這種追求極致的工藝哲學,與江詩丹頓制表大師們對于精湛工藝的追求相契相合。櫥窗之中,蕭山花邊以八瓣花苞形紋樣為核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連接成圓,既承襲其一貫的幾何對稱美學,亦為寶相紋的一種延展形式,寓意圓滿、繁盛與文化的永續(xù)生長。借由金線與光影的交織演繹,傳統(tǒng)紋樣在當代語境中重煥新生。
櫥窗背景以品牌標志性暖金色鋪陳,細繪江詩丹頓延綿至今的高級制表“臻途”。正如傳統(tǒng)紋樣在歲月流轉中不斷煥發(fā)新生,江詩丹頓的傳奇制表“臻途”亦在時光長河中賡續(xù)前行。本次創(chuàng)作以互聯(lián)共生、永續(xù)生長的藝術形態(tài),化為文明與時間的深邃對話,生動詮釋了江詩丹頓“臻途”精神的永恒延續(xù)。
畢蓉蓉與“金縷問紋”
此次藝術櫥窗視覺設計,由備受關注的中國青年藝術家畢蓉蓉與江詩丹頓聯(lián)袂呈獻。紋樣,凝自然之序與織造之智,是人類最古老的視覺語言,也是畢蓉蓉個人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媒介之一。在她的語境中,紋樣超越靜態(tài)裝飾之限,成為如同呼吸般延展的文化結構,在解構與重構間延續(xù)生長,連接古今、貫通東西。
畢蓉蓉將其多年的文化深研凝練于櫥窗作品《金縷問紋》之中。“金縷”象征金屬與織藝的堅韌肌理,“問紋”則寓意藝術與古老紋樣之間跨越時空的對話。作品以工藝為語言,融瑞士圣加侖蕾絲傳統(tǒng)與中國蕭山花邊非遺技藝,將“切割—連接—再生”的工藝邏輯轉化為藝術敘事。城市與自然、東方與西方、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于此層層交織,宛如一幅跨越時空的文明織錦。
這一源于傳承、塑于變革、延于連結的創(chuàng)作方式,與江詩丹頓精益求精的制表理念深切契合。當綿延千年的紋樣譜系與品牌標志性“馬耳他十字”交匯,古老符號與現(xiàn)代制表的精神內核產(chǎn)生了深刻呼應。作為品牌標志性的標識,“馬耳他十字”不僅承載守護與信念的歷史光輝,亦見證了江詩丹頓270年制表歷程中的矢志不渝。
270年不曾間斷的品牌歷史
1755年,Jean-Marc Vacheron 先生簽下首份招收學徒的契約,由此譜寫下江詩丹頓的序章,開啟了品牌對卓越制表工藝的不渝追求。這份追求由創(chuàng)作熱情、精湛技藝與非凡毅力持續(xù)驅動,并秉承至今。1819年,F(xiàn)ran?ois Constantin先生以新任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江詩丹頓,在信函中留下 “悉力以赴,精益求精。”自此,這句箴言指引著江詩丹頓持續(xù)探索制表臻境。270 年來,品牌始終致力于傳遞專業(yè)知識,由此奠定了其獨特的個性與標志。
青年藝術家畢蓉蓉借由“金縷問紋”主題櫥窗,將蕭山花邊的細膩脈絡與品牌標志性馬耳他十字交織共融,于循環(huán)與交替中不斷延展,巧妙致敬江詩丹頓綿延 270 年不曾間斷的品牌歷史與不渝傳承。
縱觀品牌歷史,江詩丹頓始終懷抱對藝術與文化的不竭熱忱,鼓勵知識共享。秉承不斷追求卓越的品牌理念,江詩丹頓先后與盧浮宮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世界級藝術文化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 2024年7月,江詩丹頓亦與故宮學校簽署公益教育合作協(xié)議,致敬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共同推動鐘表文化傳承與技藝存續(xù),邁向藝術與文化領域合作的全新里程碑。這些合作基于對遺產(chǎn)保護、培訓與教育的共同價值觀,江詩丹頓始終秉持對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理念的初心堅守,致力于發(fā)展精湛技藝,延續(xù)其自創(chuàng)立以來對人文藝術傳承與弘揚的鄭重承諾。
關于藝術家畢蓉蓉
藝術家畢蓉蓉,1982 年生于寧波,現(xiàn)生活工作于上海。2008 年于四川大學中國畫山水畫專業(yè)獲得碩士學位,繼而在荷蘭獲得Frank Mohr學院繪畫專業(yè)藝術碩士學位。2022年,畢蓉蓉作為全球三位獲獎者之一,在勞斯萊斯“繆斯”藝術項目首屆飛翔女神挑戰(zhàn)賽中獲獎;2024年,畢蓉蓉入圍香港M+博物館“SIGG PRIZE??霜?025”。
近年來,畢蓉蓉通過駐留等方式造訪了不同城市,以個人化的視角對它們展開觀察與記錄。其主要方法就是采集并提取“紋樣”。這些紋樣來自當?shù)氐淖匀伙L景、建筑、街頭海報,或者日常物體的表面。這些紋樣就像不同城市和不同文化的皮膚,也成為藝術家個人的記憶碎片。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它們重新構建出層層交錯的時空和風景,也凝聚了藝術家真實經(jīng)驗中的境遇、情感、故事,以及想象。
她的作品曾展出于多家重要藝術機構及公共藝術項目,包括在澳門藝術博物館的裝置作品“纏枝與茛苕”(2025),香港Centre for Heritage Arts & Textile 的空間裝置“再編碼—紋樣XI-∞”(2020),上海明珠美術館的空間裝置“生長中的風景(III)”(2020),成都千高原藝術空間的個展“紋樣XI-∞”(2019),深港建筑雙城雙年展的公共藝術項目 “關于連結的第V, X, L, C 種方式” (2019),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公共藝術項目“流動之物”(2019)。
江詩丹頓,畢蓉蓉老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