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之家 鐘表文化]鐘表界有不少合金被應用于表殼或機芯加工,例如常見的鈦合金和青銅。而有一些則是特定品牌專屬,如斯沃琪集團主打的“青銅金”、“寶璣金”等。以上這些合金,雖添加了其他金屬成分,但無一例外主體成分都是后者。不過,這其中有一個例外——德國銀(German Silver)。
格拉蘇蒂原創(chuàng)60年代系列,表盤坯料以德國銀制造
德國銀雖名為“銀”,但卻不含銀元素。這是一種以銅為主要成分的合金,銅、鎳、鋅的成分配比約3:1:1。關于德國銀名稱的由來,說法不一。主流觀點認為,19世紀時的歐洲商人,為了推廣這種合金,故意使用“銀”字提升價值感,具有一定的誘導性。另有觀點認為,是部分德國鐘表品牌,率先將這種合金應用于機芯制造。由于在當時,機芯黃銅基板經(jīng)常被誤以為是實心金材質(zhì),因此與銀接近的銅鎳鋅合金,也獲得了“德國銀”的名稱。
不論何種說法,該合金與真正的銀觀感接近,是不爭的事實。其實和925銀相比,德國銀除了成本優(yōu)勢顯著,堅硬的特性更是它的優(yōu)勢。憑借這一特性,德國銀常被用于機芯基板,并搭配手工打磨、拋光或雕刻等修飾工藝;與此同時,德國銀還能長期保持光亮的外觀,耐腐蝕的特性亦是925銀所不具備的。
朗格機芯,基版以德國銀制造
首先來看,德國品牌對于“德國銀”的應用。在朗格1815系列的部分腕表中,德國銀被用于制造基板和橋板等部件。品牌未對德國銀進行電鍍或著色處理,展現(xiàn)其本色的一面。隨著時間推移,德國銀會逐漸氧化,形成一種獨特的蜂蜜色調(diào)。
雅典表BLAST自由之輪陀飛輪德國銀腕表
近期,另一個使用德國銀的品牌是雅典表。最新推出的BLAST自由之輪陀飛輪限量腕表,采用直徑45毫米白金表殼,表盤以德國銀制造。在細膩的顆粒狀紋理加持下,突顯了德國銀獨特的色澤,強化了盤面的層次感。從最初作為銀的“平替”,到如今受到眾多高級制表追捧,德國銀完成了華麗轉(zhuǎn)身。(圖/文 腕表之家 蕭峰)
顏值確實不錯??
白銅,起源印度,藏區(qū)西南地區(qū)常見的合金
高級大氣漂亮
德國銀不錯??
1. 1823年普魯士競賽: - 普魯士工業(yè)促進協(xié)會發(fā)起競賽,要求研制一種“外觀似銀、成本僅為白銀1/6”的合金。 - 恩斯特·奧古斯特·蓋特納(Ernst August Geitner)博士成功研制出銅鎳鋅合金,命名為 Argentan(源自拉丁語“argentum”,意為銀)。柏林亨尼格兄弟同期獨立研發(fā)出類似合金。 2. “德國銀”名稱的固化: - 因蓋特納的成果在德國薩克森州工業(yè)化生產(chǎn),該合金被廣泛稱為 German Silver(德國銀)。 - 制造商貝恩多夫(Berndorf)以商標 Alpacca推廣,在北歐廣為人知。
1.中國源頭 德國銀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冶煉的白銅(Báitóng 或 Paktong),成分為銅鋅鎳合金。 - 自1597年起,白銅通過廣州出口至歐洲,因其銀白色外觀被用于仿制銀器,但因清朝出口禁令,供應受限。 2.歐洲仿制 - 18世紀歐洲亟需替代品以滿足餐具、機械零件等需求。德國冶金學家開始嘗試復制白銅配方,1770年蘇爾金屬廠初步成功,但工藝尚不完善。
上過當,早年間買過一只65機芯,還是看宣傳片買的,銷售告我那個3/4甲板是德國銀,買回家捂在被窩里等它變色……